佛陀朝聖 ~ 宗教文化溯源巡禮
印度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宗教遺跡和古建築物遍佈各地,許多古蹟已被聯合國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足以彰顯其不朽價值。印度是佛祖出生地、佛教的起源地。當年佛祖所到之處,留下不少名勝與故事。今日,可跟隨佛祖足跡遊覽;對虔誠佛教徒來說,前往佛教聖地瞻仰參拜,更是一生必做一次的難得經驗。

2005年前,悉達多·答摩王子決心為找出痛苦的原因和克服痛苦的方法,祂拋棄世俗的享樂於流轉各地尋找答案,而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其後,祂向信徒們講授心法,佛教因而孕育發展,進而擴展至世界各地。祂足跡所到之處,都成為今日的佛教聖地。
推薦行程
東印度
那爛陀 (NaIanda)
那爛陀是指蓮花盛放的地方。在5-12世紀曾是學問研究的中心地,釋迦牟尼和瑪哈比拉都曾造訪過。1951年在那爛陀成立了國際佛教研究中心,當地大學擁有上萬名學生、2千多名教師和9百萬卷藏書。

毗舍離 (Vaishali)
毗舍離是指美麗的舞蹈之地,因舞女阿姆巴裡而聞名。她接受釋迦牟尼的教誨而深受感動,最後更將自己的芒果園奉獻給釋迦牟尼並皈依佛門。毗舍離的第一佛塔(公元前4世紀)和第二佛塔,經發掘塔內藏有釋迦牟尼骸骨箱子。此外,希巴仲的男根像、由4個雕刻頭像組成的茶烏姆其瑪哈臺巴寺院、聚集印度教眾神的怕萬怕卡勒寺院以及藏有精湛工藝品的毗舍離博物館,皆具代表意義值得一遊。

菩提迦耶 (Bodhgaya)
位於比哈爾邦的菩提迦耶,是釋迦牟尼冥想的地方。今日常見的菩提樹,據說是釋迦牟尼在樹下徹悟後,從其樹上摘種子所長成的,現地還保留著金剛座。展現不同文化特色的瑪哈菩提寺院,牆壁仍保有精美雕刻,訴說許多佛祖的故事和神話傳說。

茹阿哥 (Rajgir)
茹阿哥含有「王四聖'」的意思,位於巴特那南部的12公里處。茹阿哥的克里塔窟塔丘陵,是釋迦牟尼停留說法之地,也是首次以文字記載釋迦牟尼教理的地方。另一個重要遺址是具有治療效果的涉塔拉溫泉,當地還保存釋迦牟尼曾用過的浴缸。此外,釋迦牟尼涅盤前說法會場的涉塔拉石洞也在這裡。

奧裡薩邦 (Orissa)
奧裡薩邦鄰近多亞江邊的塔烏理丘陵,當地位於連接布帕乃斯瓦勒 (Bhubaneswar) 和普裡(Puri) / 科納克 (Konark)的主要通道。近年,新發掘不少佛教遺址和宗教遺物,成為佛教觀光的新興勝地。

推薦景點:毗舍離佛塔、毗舍離阿育王塔、那爛陀、奧里薩普里神廟、根特紀里石窟、菩提迦耶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旅遊局>
那爛陀
毗舍離
菩提迦耶
茹阿哥
北印度
拉達 (Ladakh)
被稱作「隱者王國」的拉達周圍環繞著雪山,附近有清澈的湖水、佛家墓地,是個充滿神秘的地方。這裡有13座主要廟宇,其中的海密斯廟因受到王族庇護支持,而顯得格外不同。

散其薩 (Sankisa)
距離帕魯瞎帕德 (Farrukhabad)約47公里的散其薩,位於(UttarPradesh)的中心地帶。這裡是釋迦牟尼向身在極樂世界的母親說法完畢後,和拉瑪、仁德一同下凡之地。而相傳釋迦牟尼下凡的位置,則建造供奉佛像的寺院。

塔寶 (Tabo)
於996年(西藏佛圓寂之年)由偉大的僧侶林韆尚布所建的廟宇,近年被發掘出來。1996年6~7月塔寶歡度1000年的大慶。當地因眾多令人眼花撩亂的壁面和石膏佛像,而被稱為「喜馬拉雅的阿暫陀」,堪稱為宗教和信仰的源泉。

鹿野苑 (Sarnath)
距離聖島瓦拉納西10公里的鹿野苑,是2500年前釋迦牟尼解脫世俗後第一次進行說法的城市。當時所設立的佛教道場迄今仍保留,對於佛教朝聖者來說,鹿野苑是除菩提迦耶之外最想訪問的地方。

喀烏莎姆比 (Kaushambi)
當地距阿拉哈巴德 (Allahabad)約54公里,是釋迦牟尼成正覺6年後和9年後造訪之地。釋迦牟尼曾在此進行多次說法,最終發展成知名的佛教學習聖地。此地仍保留阿育王石柱、古城和古使塔蘭寺院等遺蹟,考古學家們發掘許多雕刻、立像、穿孔銅錢、鑄造銅幣和特拉考塔雕像…等。

庫西納嘎 (Kushinagar)
相距歌拉布爾 (Gorakhpur) 55公里,是佛祖涅盤之處。為紀念此事而建造的大涅槃 (Mahaparinirvana) 寺院,於1876年所出土的巨大釋迦牟尼涅盤像,於公元5世紀窟瑪拉窟塔王時代,由虔誠僧人哈裡帕拉卡從瑪土拉 (Mathura)運到此地,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佛教歷史遺物。

推薦景點:菩提迦耶、菩提迦耶的佛祖雕像、鹿野苑、弗鍚寺、拉達的廟宇、散其薩神廟、塔寶古神廟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旅遊局>
拉達
塔寶
鹿野苑
庫西納嘎
印度中部
桑志 (Sanchi)
當地位於丘陵地帶,從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2世紀間,建造了許多佛塔、寺廟、寺院和石柱等。在桑志釋迦牟尼藉由一些象徵物來體現佛法,蓮花象徵釋迦牟尼的誕生,菩提樹象徵釋迦牟尼成正覺,法輪象徵釋迦牟尼的說法,佛塔象微釋迦牟尼的涅盤,足跡和寶座象釋迦牟尼的顯尊。
西印度
喀拉石窟 (Karla Caves)
建於公元2世紀前的喀拉遺址,位於距羅那帕爾拉 (Lonavala) 11公里處。喀拉的支提佛堂銅鐘體積龐大(124ft × 46· 5ft × 45 ft)。佛堂內部最具代表的特徵是三個石柱、房頂和寬闊的窗。

阿旃佛陀石窟 (Ajanta Caves)
當地距離阿烏朗喀帕德 (Aurangabad) 104公里,阿旃佛陀石窟包括未完成部份共有30個,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和公元250年。這座石窟堪稱建築雕刻及繪畫藝術的綜合體,現存支提 (Chaitya) 和毗訶羅 (Vihara石窟) 兩個佛教建築物。

帕扎石窟 (Bhaja Caves)
石窟群包含18個小石窟,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位於南部末的石窟保存著名「舞夫人」和其他優秀雕刻作品。

那喀勒主那肯達 (Nagarjuna Konda)
古代被稱作扎亞布里 (Vijiyapuri )的那喀勒主Sagar是重要的佛教聖地,地名是由阿茶勒亞那卡勒朱那聖人的名字而來,展現3世紀的高度文化發展。被譽為最神聖的瑪哈茶矣得亞卡佛塔,就是在這裡發掘的。

推薦景點:西納嘠寺院、庫西納嘠睡佛像、桑志東門古塔、桑志古廟、桑志東門古塔的佛祖畫像、喀拉石窟、阿旃佛陀石窟、帕扎石窟、那喀勒主那肯達、啦達寶石彩冠佛像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旅遊局>
喀拉石窟
阿旃佛陀石窟
帕扎石窟
那喀勒主那肯達